发布时间:2025-07-04 14:07:01
報告要點:
㘠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25年3月20日起,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征100%關稅。此次加稅力度遠超2019年的“質量限製”措施。從政策細節看,此次更多是對加方罔顧客觀事實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的反製,而不是對加拿大反傾銷調查結果的宣判。短期看,市場針對未來加菜籽進口不確定性風險及直接進口成本抬升的事實,溢價空間不可避免的將被打開,而因為來源加拿大占比微乎其微,市場衝擊性影響或相對偏小。
㘠自2022年5月中國取消了對加拿大油菜籽的進口限製後,國內進口菜籽量才大幅上漲。2023-2024年國內從加拿大進口占總量的90%以上,近幾年中國菜粕的進口對加拿大的依賴程度穩定在75%左右,而菜籽油從加拿大進口量微乎其微。去年,國內進口菜籽和菜籽粕激增,除全年菜籽壓榨利潤尚好外,自9月開始“搶進口“大幅增加,進而導致現階段國內菜粕和菜油庫存激增,在淡季持續麵臨較大的去庫壓力。
㘠近年來我國堅持油料作物擴種、穩定生產政策,多舉並措擴大油料進口渠道建設,現已初步具備穩定國內菜籽、菜粕和菜油供應的能力。現階段,我國油菜播種麵積和產量年複合增長率大概在5%左右;全球貿易方麵,如果中國對澳大利亞油菜籽的生物安全限製放鬆,並擴大烏克蘭菜籽進口,也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對加拿大菜籽的依賴。
㘠目前國內菜粕現貨相比性價比優勢突出,基差基於庫存壓力而相對偏弱,但菜粕期貨市場溢價導致豆菜粕價差維持相對低位運行,菜粕期貨預期的性價比優勢並不突出。我們預計後期菜粕現貨補漲空間相對較大,豆菜粕現貨價差收縮空間至少還要有500元/噸,而期貨價差預期收縮或相對有限。參考前期”反傾銷調查”引發的價差收縮水平,預計豆菜粕M05-RM05價差最低可能也就收縮至300元/噸左右。
㘠市場方麵,豆菜粕價差行情波動及菜係油粕比價下行值得關注。此外,雖然菜粕月間價差已處於曆史低位,已計價“弱現實+強預期”,但短期的現貨搶購或備貨行情能否驅動價差上漲也值得留意。以上都是驗證此次係統風險衝擊下的產業矛盾是否激化的重要指標。後期政策變故及實際執行情況仍是關乎行情波動的巨大變量,也需要格外關注。
事件:2025年3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加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罔顧客觀事實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構成對中方的歧視性措施,嚴重侵害中方的合法權益,破壞中加經貿關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25年3月20日起,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征100%關稅;對原產於加拿大的水產品、豬肉加征25%關稅。
中加菜係貿易發展及現狀
2019年3月,中國海關頻繁在加拿大油菜籽中發現有害生物,存在危害。鑒於此,中國曾一度全麵暫停從加拿大進口油菜籽。此後,中國開始對加拿大菜籽實行相應進口限製,提高了對菜籽中雜質的限製要求。受此影響,2019-2020年加拿大出口到中國的菜籽較正常年份下滑50%左右。直至2022年5月,中國才取消了對加拿大油菜籽的進口限製,因此在2023/24銷售年份,國內進口菜籽量開始大幅上漲。據統計,2023年全年國內進口菜籽550萬噸,其中來源加拿大出口占比92%。2024年7月,加拿大外長喬利久違地訪華,中加關係有了初步改善,但9月加方又不顧中方多次反對和勸阻,未經調查,對自華進口的相關電動車輛、鋼鐵和鋁等產品采取單邊限製措施,破壞中加經貿關係 。同月,商務部正式就加對華相關限製性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去年進口菜籽壓榨利潤尚好,四季度又在市場“搶進口”推動下,菜籽進口再創新高。據統計,2024年菜籽進口量638.56萬噸,其中加拿大菜籽進口占比也升至96%。


近年來,國內年均進口菜籽油180萬噸左右。2019開始,中國開始擴大阿聯酋和俄羅斯菜籽油進口量,以減少對進口菜籽依賴。然而,國內對加拿大菜籽油進口自2020年見頂後,便開始快速收縮。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4年中國進口菜籽油188萬噸,而從加拿大進口僅477噸,微乎其微。菜籽粕方麵,自2021年年均進口量都在200萬噸以上,2024年國內進口量再激增至274萬噸,同比增加16%。近幾年中國菜粕的進口對加拿大的依賴程度穩定在75%左右,另外將近18%菜粕進口來源於阿聯酋。阿聯酋菜粕主要也是從加拿大加口。
中國菜籽產業鏈抗風險能力分析加拿大作為全球第一大油菜籽產區,而中國作為最大的菜籽、菜粕和菜籽油進口國家。近兩年加拿大68%的菜籽和35%的菜粕都出口依賴中國市場。據統計,由於中國進口貿易政策變化,在2019年到2022年間,加拿大的油菜籽行業損失了整整23.5億美元。現階段中加菜籽和菜粕貿易互相依存度依然非常高。

2015年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後,我國的油菜播種麵積和產量均明顯減少,但過去幾年隨著政策補貼力度加大,帶動了油菜種植規模擴張。剛剛發布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到,“多措並舉鞏固擴種成果,挖掘油菜、擴種潛力,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現階段,我國油菜播種麵積和產量年複合增長率大概在5%左右,對國外菜籽外對依存度在逐年降低。
全球方麵,澳大利亞和烏克蘭菜籽產量僅占全球的6%、4%,但是出口卻占據了全球貿易總量的27%、19%。澳大利亞菜籽貿易主要歐盟、日本、巴基斯坦、墨西哥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傳統市場,這些市場合計占澳大利亞油菜籽出口的近94%。如果中對澳大利亞油菜籽的生物安全限製放鬆,也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對加拿大菜籽的依賴。除此之外,近期烏克蘭同中國大兩國農業領域和農產品貿易合作也越發緊密,此前中國也已開放對烏克蘭、大豆和油粕的市場。總體看,多年來我國堅持油料作物擴種、穩定生產政策,多舉並措擴大油料進口渠道建設,現已初步具備穩定國內菜籽、菜粕和菜油供應的能力。
中國對原產加菜粕和菜油加征100%關稅的影響自去年9月中國未保護國內油菜籽產業對加拿大菜籽進行反傾銷調查,市場早有預期對加拿大菜籽進口會有所限製,但此次並沒有將油菜籽列關稅清單。從政策細節看,中國僅對原產於加拿大的的菜籽油、菜粕加征100%的關稅及部分商品加征25%關稅,更多是對加方罔顧客觀事實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的反製,而不是對加拿大菜籽反傾銷調查結果的宣判。

短期看,市場針對未來加菜籽進口不確定性風險及菜粕直接進口成本抬升的事實,溢價空間不可避免的將被打開,而菜油因為來源加拿大占比微乎其微,市場衝擊性影響或相對偏小。前期圍繞“對原產加拿大菜籽反傾銷調查”一事,國內搶進口菜籽和菜粕較多,導致港口庫存較高。現階段,菜粕現貨相比豆粕性價比優勢突出,基差基於庫存壓力而相對偏弱,但菜粕期貨市場溢價導致豆菜粕價差維持相對低位運行,菜粕期貨預期的性價比優勢並不突出。從Mysteel調研數據看,2月份廣東地區豆菜粕價差在800-1040元/噸區間內震蕩,廣西地區豆菜粕價差在870-1140元/噸區間內震蕩,菜粕具備較高替代價值。豆菜粕替代方麵,豬料高端料價差得在 500 元/噸以上,替代比例沒有固定,靈活處理,禽料價差最低在 400 元/噸以上,有時候可完全替代豆粕。截至上周五,南通地區豆菜粕現貨價差1120元/噸,而期貨M05-RM05價差在429元/噸。因此,我們預計後期菜粕現貨補漲空間相對較大,豆菜粕現貨價差收縮空間至少還要有500元/噸,而期貨價差預期上漲或相對有限。參考前期”反傾銷調查”引發的價差收縮水平,預計豆菜粕M05-RM05價差最低可能也就收縮至300元/噸左右。

根據Mysteel統計,截至2月底,全國菜籽粕港口及華北、華南、華東地區菜粕庫存約60萬噸,油廠菜籽近40萬噸,菜油在油廠及華東地區商業庫存也油66萬噸。此外,預計未來3-5月月均進口量25萬噸左右。國內消費方麵,菜籽粕剛需水平在20-30萬噸,且需求變化呈現季節性波動特征。因此,我們預計短期內菜粕實質性缺口很難打開,後期國內也不排除繼續擴大菜籽采購,以及更改飼料配方,來降低菜粕的剛需應用。菜油方麵,盡管政策引發的係統風險或將抬升菜係整體溢價,但現階段庫存壓力較大,且若國內菜籽榨利上漲預期兌現,則短期的供應壓力不不排除被放大的可能。

市場方麵,豆菜粕價差行情波動及菜係油粕比價下行值得關注。此外,雖然菜粕月間價差已處於曆史低位,已計價“弱現實+強預期”,但短期的現貨搶購或備貨行情能否驅動價差上漲也值得留意。以上都是驗證此次係統風險衝擊下的產業矛盾是否激化的重要指標。後期政策變故及實際執行情況仍是關乎行情波動的巨大變量,也需要格外關注。
重要提示
本報告由東海期貨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團隊完成,報告中信息均源於公開可獲得資料。東海期貨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報告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等全部內容隻提供給客戶做參考之用,並不構成對客戶的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客戶不應單純依靠本報告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導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交易者需自行承擔風險。本報告版權僅為東海期貨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所有,未經書麵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發布,如引用、轉載、刊發,須注明出處為東海期貨有限責任公司。
发表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