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1年監測到雪豹251次 專家:降級別影響保護|祁連山|雪豹|降級_新浪新聞
原標題:從瀕危類別調整為易危 雪豹“降級”,保護能否不減力
日前,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同開展了以雪豹為主的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在包括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團結峰、三河源、油葫蘆、黃藏寺等區域在內的2000平方公裏祁連山山地上,37台紅外相機去年共“捕獲”雪豹照片及視頻251次。
2017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其官方網站發文稱,基於新的可用數據,雪豹在“紅色名錄”裏的級別被從瀕危類別調整為易危類別,引發爭議。降級之後雪豹的保護如何進行,更是引發關注。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說法:2008年評估雪豹為瀕危,主要是因為雪豹種群大大縮減。如今,各地反饋卻都是雪豹種群在恢複。
給雪豹定級的數據,“是爭議根源所在”,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肖淩雲說:“劃入‘瀕危’級別需要兩點,一是可繁殖個體低於2500隻,二是在過去16年內整個種群數量下降20%。因為沒有基本數據,這兩點都有爭議。現在所有機構加起來的抽樣區域約占雪豹棲息地的2%,用2%的棲息地估算雪豹的種群數量,這個數字是否能滿足‘降級’標準?”
物種瀕危狀態的調整並不鮮見。但有研究者擔心雪豹“降級”會影響保護資源的投入,進而影響物種生存。比如白犀牛,最早是易危物種,在1996年降成低危,多年來一直因為保護力量不足導致大量偷獵而被人詬病。“即使降了級,也不應該影響對雪豹保護的重視。”北京大學教授呂植說,瀕危了才保護和先汙染後治理如出一轍。
“降級不應該影響我們對雪豹的保護。”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說,“和雪豹一起還生活著眾多其他動物,比如藏狐、兔猻等,在雪豹的光環下它們也逐漸受到更多關注。”
“我們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範圍,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了雪豹的棲息地選擇、種群數量、活動節律、食物組成及其與人類之間的衝突的調查和研究。”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保護處處長張德海說,基於這些調查和研究,將對雪豹的重要棲息地優先保護,在雪豹與牧民衝突嚴重的地方改善放牧方式,補償損失,並加強普法和執法力度。
責任編輯:張玉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