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又迎重大利好。今日,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布《關於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入股保險公司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今年3月1日起,取消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入股保險公司“最近一年末總資產不低於二十億美元”的規定。
行業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一舉措體現了金融對外開放的決心,有助於吸引更多港澳資本。部分專家還指出,《通知》一方麵有助於加速促成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布局中國保險市場,部分緩解當前保險行業資本緊張的局麵;另一方麵也有利於引進成熟保險市場的產品和經驗。
一年前已提出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內地準入門檻
具體來看,金融監管總局表示,這一舉措是落實相關協議要求。製定《通知》是金融監管總局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內地保險公司吸引港澳優質金融機構投資入股,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優化股權結構,也有利於深化與香港、澳門的開放合作,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一規定體現了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有助於吸引更多港澳資本,促進區域金融一體化,鞏固港澳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推動內地保險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一舉措醞釀已久。2024年1月23日至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率團赴香港、澳門訪問。期間,李雲澤在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在CEPA框架下不斷推進向港澳更高水平開放,包括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參股內地保險公司的準入門檻。
除了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內地準入門檻外,李雲澤當時還提到的舉措包括,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支持更多合格投資者參與,不斷擴大合格投資產品範圍;進一步擴大港澳銀行內地分行的業務範圍,積極探索研究港澳銀行內地分行開辦銀行卡等業務,提升港澳銀行內地分行服務內地客戶便利化水平;研究出台提升大灣區保險服務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跨境保險售後服務需求;支持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等。
值得注意的是,2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也發布了允許港澳銀行內地分行開辦外幣銀行卡業務以及對除中國境內公民以外客戶的人民幣銀行卡業務的通知。
增量資金如何影響內地保險業?有助緩解當前資本緊張局麵
《通知》對內地保險行業有何影響?業內專家認為,一方麵可以緩解當前保險行業資本緊張的局麵,另一方麵也能引進成熟市場的經驗。
值得注意,在“償二代”二期工程下,保險公司的整體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較大程度下降,保險公司麵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99.4%及139.1%,較2022年一季度末分別下降24.8個百分點及10.9個百分點。
特別是在利率走低、投資波動疊加新會計準則實行的背景下,保險業資本補充壓力不小。目前保險公司多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股東增資等方式來進行資本補充。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谘詢合夥人周瑾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通知》適當降低香港和金融機構入股保險公司的門檻,有利於加速促成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布局中國保險市場,部分緩解當前保險行業資本緊張的局麵。
“另一方麵也有利於引進成熟保險市場的產品和經驗,以豐富國內市場的產品供給和提升國內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周瑾還表示,香港和澳門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相對集中,頭部公司的體量較大,但數量較多的中小公司普遍規模不大,因此很多不滿足總資產二十億美元的標準。此次降低準入門檻後,這些中小型保險公司也可以參與投資國內的保險公司股權。
香港的保險市場發展較為繁榮,特別是近年來,內地赴港“投保熱”帶動保單業務快速增長。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造保費總額1696億港元,同比增加15.7%,內地赴港投保有466億港元;截至今年2月14日,香港共有158家獲授權保險公司。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有市場觀點認為,《通知》有望使得港澳金融機構在內地注資,在境內配置資產,並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對此,周瑾認為,回到《通知》本來目的,外資進來並不是直接投資A股,最終還是取決於保險資金的大類配置。“如果是百億美元級資本金進來,可能撬動的是大幾百億乃至千億的保費,這些保險資金配置肯定會有A股。”
(文章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