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基金等領域的女性高管占比呈上升趨勢 業內:天然的親和力與敏銳的觀察力是女性的優勢

# 博客 2025-07-04 17:16:24 ttzt

每經記者 劉嘉魁

在傳統印象中以男性為主導的金融行業,一場靜默的變革正在發生。隨著社會觀念的演進與職業壁壘的消融,越來越多的女性高管嶄露頭角,以獨特的領導風格和專業能力推動行業創新。

值此第115個國際勞動婦女節之際,記者梳理了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等領域的數據與案例,發現女性高管占比逐年攀升,部分領域甚至突破“半壁江山”。這股“她力量”的崛起,不僅折射出性別平等的進步,更成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上市銀行女性高管比例顯著提升。截至2025年3月,A股及H股上市銀行中共有5位女董事長和2位女行長,較2024年的數據進一步增長。例如,董事長宋萍以47歲的年齡成為最年輕的“女掌門”,其管理的銀行資產規模超1755億元;前董事長姚誌萍則從監管機構跨界而來,推動該行資產規模突破39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國有大行中,性別天花板依然明顯,中小銀行女性高管占比更高。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的董事長均為男性,副行長級別女性高管比例僅為6%。相比之下,城商行和農商行成為女性晉升的沃土,女性高管比例達20%至30%,遠超國有大行。例如,女性高管占比達36.36%,、等機構的“85後”女性副行長陶怡、章寧寧已成為行業標杆。這種分化揭示了一個深層邏輯:機製靈活、創新需求旺盛的中小金融機構,更傾向於通過構建多元化團隊激活競爭力。

公募基金領域,“她力量”表現尤為突出。截至2025年3月,女性基金經理人數突破1035人,管理規模達21.04萬億元,占行業總規模的65.89%。其中,天弘基金劉瑩以超8000億元的管理規模領跑,另有42位女性管理的基金規模超千億。上海基金業的統計顯示,女性從業者占比47%,31%的公司女性員工數量過半,女性高管占比達28%。

在強調風險管控的保險與期貨領域,女性高管的細膩與韌性成為獨特優勢。安盛天平董事長朱沙苗在去年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曾指出,截至2023年底,公司女性職工占比就達到了46.2%。其多重角色培養的綜合思維模式,在客戶服務和團隊管理中極具競爭力。華鑫期貨董事長王海洋則從證券業跨界而來,將柔性領導力融入期貨業的風險管理實踐,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女性在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領導風格。朱沙苗認為,女性因兼顧家庭與職場,形成了“綜合性和多重性思維”,更擅長平衡複雜關係與利益訴求;同時,天然的親和力與敏銳的觀察力,使其在團隊管理中提供“情緒價值”,增強員工歸屬感。

基金業的實踐印證了這一觀點。西部利得基金總經理賀燕萍指出,女性對市場細微變化的捕捉能力、對客戶服務深度的追求,使其在注重信義文化的資管行業脫穎而出。

政策層麵,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與企業多元化管理的需求,為女性晉升開辟通道。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曾建議,對促進女性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並設定招聘比例目標。教育層麵,金融業女性高管普遍具備高學曆背景。A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女性董監高中碩士及以上學曆占比超77%,年輕一代的學曆門檻更高,90後女性高管本科率超90%。

美國銀行美國ESG策略負責人迪普爾ⷦˆˆ賽說:“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們發現,注重性別多元化的公司通常會實現更好的財務業績。”瑞信研究院此前發布的報告也顯示,董事會性別多元化與企業業績呈正相關。這一結論在金融業得到驗證。江陰銀行在女董事長宋萍任內,淨利潤三年增長26.88%;在原董事長王蘭鳳帶領下,資產規模從改製初期的千億級躍升至4530億元,並成功登陸A股。

隨著金融業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服務,女性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優勢凸顯。例如,廣州農商銀行行長鄧曉雲聚焦科技金融與普惠小微,推動服務下沉;華鑫期貨王海洋則通過數字化工具優化客戶體驗,強化風險管理。

這個“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一種生態的重構。當更多女性站上決策舞台,風險管理將更趨審慎,產品設計更具溫度,行業文化更顯包容。正如某外資行亞太區總裁所言:“性別平等不是目標,而是方法論——它教會我們如何用多樣性破解複雜性。”

未來,隨著ESG理念深化與組織管理創新,女性高管或將進一步打破傳統邊界,在科技金融、養老金融等新賽道中書寫更多“她傳奇”。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