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回應熱點:擇機降準降息,將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 |
文章来源:陳占美 发布时间:2025-07-05 07:50:09 |
2025年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發布會上回應了今年貨幣政策走向、人民幣匯率、金融支持科創企業以及當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等熱點問題。 存款準備金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都有下行空間 對於今年的貨幣政策,潘功勝表示,將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係自身健康性的關係。 ![]() 貨幣政策總量上,潘功勝表示,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 在結構上,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潘功勝提出,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用好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與證監會探索常態化的製度安排,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將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 潘功勝透露,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近期,人民銀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係。 一是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科技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 二是支持成長期、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用於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投入、項目建設、並購重組等。 三是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潘功勝表示,債券市場“科技板”會根據科技創新企業的需求和股權基金投資回報的特點,完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的製度安排,創新風險分擔機製,降低發行成本,引導債券資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規模、支持範圍,降低再貸款利率 潘功勝表示,將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 具體來說,將進一步擴大再貸款規模,從目前的五千億擴大到八千億至1萬億,更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降低再貸款利率,強化對銀行的政策激勵。擴大再貸款支持範圍,大幅提高政策的覆蓋麵。與財政協同,保持財政貼息力度,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再貸款政策流程,提高政策實施的效率和便利度。 潘功勝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體係,著力培育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 “我們歡迎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的科技企業,反對將市場化的投資行為工具化、政治化,反對設置不正當的投資壁壘。”潘功勝表示。 有經驗、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 人民幣匯率也是發布會上的熱點問題。 潘功勝表示,在匯率上,我們的政策和立場是一貫的,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談及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時,潘功勝表示,在外匯市場方麵,人民銀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麵對各種外部衝擊和挑戰,果斷、適時采取宏觀審慎管理等措施。同時,加強與市場溝通和預期引導,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防範匯率超調風險,在非美元貨幣不同程度貶值的情況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麵持續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外匯市場更具韌性,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匯率避險工具的使用更加廣泛,我們有經驗、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 將進一步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 潘功勝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係總體穩健,金融機構整體健康,地方債務和房地產風險持續收斂,金融市場運行平穩。下一步,央行將進一步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具體來說: 一是聚焦宏觀經濟運行波動與金融風險之間的聯係。從宏觀層麵把握好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風險防範之間的動態平衡,加大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二是防範外部風險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和衝擊。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上升,影響全球市場預期和投資信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並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平穩運行帶來外溢影響。我們將加強對國內外金融市場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完善處置機製及應對預案,嚴密防控外部衝擊風險,維護中國的金融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 三是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配合。金融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將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監管的協同配合,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能力建設,完善權責對等、激勵約束相容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機製,對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出清風險。 四是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豐富政策工具箱。完善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監管政策,強化資本緩衝、撥備等逆周期管理,加強對主要金融活動、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根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係運行情況,探索和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政策工具,不斷健全、鞏固金融穩定保障體係。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