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聽力領域!眼鏡巨頭再擴張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需要助聽器的人不會因為價格、社會心理或生活方便等因素購買助聽器。助聽器行業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稱為‘抽屜裏’,意思是人們購買助聽器但不使用它們。”根據美國國家耳聾和其他溝通障礙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在20至69歲的成年人中,隻有16%的人曾經使用過助聽器。
“聽力眼鏡”旨在讓助聽器成為時尚、便捷、經濟的眼鏡隱形組成部分。
近期,歐洲眼鏡行業的領軍企業——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宣布收購法國初創音頻科技公司Pulse Audition。Pulse Audition專注於開發用於聽力眼鏡產品的AI軟件,其核心技術能夠提供出色的降噪和語音增強功能,幫助聽力受損的人在嘈雜環境中更好地理解語音。
通過將光學與音頻融合,依視路陸遜梯卡可能開發出全新體驗的產品,進一步提升其市場份額。這一交易標誌著依視路陸遜梯卡在眼鏡製造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擴張,旨在進一步釋放未得到充分服務的聽力領域的巨大潛力,提高其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競爭力。
有趣的是,收購消息宣布後,老牌助聽器公司奧迪康、瑞聲達和索諾瓦的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此次收購對其他致力於整合助聽器、眼鏡等“視聽模式”的公司,也許是個好消息。
#01
視聽一體化模式
收購Nuance Hearing
依視路陸遜梯卡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聽力眼鏡”領域的布局,2023年7月,依視路陸遜梯卡以數千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初創公司Nuance Hearing。集團表示,通過這項新舉措,將引入一種新的突破性聽力技術,使12.5億患有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消費者受益。
目前,其已將Nuance完全整合到由全球最大助聽器零售商Amplifon前高級管理人員Stefano Genco領導的新超級音頻部門中,該部門產品的品牌名稱為Nuance Audio。
Nuance Audio是一款結合了聽力輔助和視力矯正的智能眼鏡,適合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人士,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獲得FDA批準。
該產品通過開放式擴音係統和先進的語音噪音軟件,幫助用戶在各種環境中更好地聽到聲音,將高質量的聽力技術無縫嵌入到時尚眼鏡中,音頻組件完全隱形,將消除阻礙消費者采用傳統助聽器的心理障礙。Nuance Audio 眼鏡還集成了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應用程序進行個性化設置。
和大多數助聽類產品類似,Nuance Audio 眼鏡使用前也需要執行聽力校準,可以通過應用程序自主完成,時間僅需 1 分鍾。鏡框部位設有波束形成麥克風,用以拾取交談者的聲音;內置的頭部輪廓校準算法,可以定向增強說話聲音,而不至於放大整體的環境聲。
此外,Nuance Audio眼鏡(包括處方鏡片)的價格預計將與助聽器相比更具有競爭力,助聽器的價格高達6000美元,並且不在美國公共保險計劃的承保範圍內。

Nuance Audio智能眼鏡
收購Pulse Audition
Pulse Audition 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降噪和語音增強算法上,這些技術為聽力受損者提供了顯著的幫助。
AI降噪技術
Pulse Audition 使用深度學習模型來識別和抑製環境噪聲。這些模型通過對大量噪聲數據的學習,能夠精準地識別出各種嘈雜背景音,並有效地將其從音頻信號中分離出來。
實時動態調整:該技術能夠根據使用者所處的環境實時調整降噪參數。例如,在安靜的室內環境中,降噪強度會自動降低,以保持聲音的自然度;而在嘈雜的戶外環境中,降噪力度會增強,以確保語音的清晰度。

信號增強:在降噪之後,AI模型會進一步增強語音信號,包括信號均衡、動態範圍壓縮等技術,以提高語音的清晰度和可理解度。
嵌入式AI與音頻信號處理:將嵌入式AI與音頻信號處理技術相結合,使助聽設備能夠在不同環境下自動優化音頻輸出,確保用戶能夠清晰地聽到所需的聲音。

對於聽力受損者來說,Pulse Audition 的技術能夠在各種日常環境中提供幫助,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在嘈雜的公共場所中,都能確保語音的清晰度。
# 02
智能眼鏡成新焦點
2024年7月,有消息稱Meta正計劃收購依視路陸遜梯卡約5%的股份,按照後者目前10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601億)的市值,這筆潛在交易或將高達數十億歐元,目前談判正在進行中。
幾乎是同一時間段,穀歌也被傳出正在接觸依視路陸遜梯卡,雙方計劃合作生產搭載穀歌AI大模型Gemini的智能眼鏡,進一步收購股份也利於穀歌提高在合作中的話語權。
不論Meta還是穀歌,拋出橄欖枝的目的都指向智能眼鏡,合作生產更多、更升級版的智能眼鏡,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應用落地,並在接下來的AI硬件之爭中搶占先機。
大模型正在改變智能眼鏡的遊戲規則
在硬件領域一直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理論: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性能、尺寸與價格三者很難做到平衡,如果想把其中某兩者做到極致,那第三個要素一定無法讓人滿意。但是Ray-Ban Meta初步平衡了這三點。
2023年10月,Meta公司與依視路陸遜梯卡合作推出了新款智能眼鏡Ray-Ban Meta,定價299美元。Ray-Ban Meta不僅在拍照、攝像、聲音、能耗、存儲等功能上有較大升級,也是首款內置Meta AI的智能眼鏡,依托Llama大模型的能力,用戶通過語音口令就可以喚醒智能助手進行對話操作。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Meta公司與依視路陸遜梯卡合作的產品已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大多數雷朋眼鏡(Ray-Ban)商店中成為熱銷商品,截至2024年5月,其總銷量超過100萬套。曾估算,2024年Meta眼鏡出貨量或達200萬套,而且考慮到目前AI功能僅限美國和加拿大用戶使用,若未來區域、語言推廣至全球,對應銷量或超600萬套。

與未能贏得大眾青睞的笨重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耳機不同,Meta的這款設備看起來就像普通眼鏡一樣,重量不到50克,而且基於內置存儲和處理能力,提供了實時翻譯、免提拍攝圖片和視頻捕捉等實用的日常功能,還可以與智能手機無縫連接,類似於無線耳機。此外,Meta的雷朋眼鏡聲稱電池續航時間為四小時,而競爭對手Snap的電池續航時間不到一小時。
Counterpoint的分析師估計,Meta和依視路陸遜梯卡製造一副智能Ray-Bans眼鏡的成本接近135美元,這意味著毛利率為45%。據Ita㺠BBA的分析師稱,這一比例高於蘋果智能手表約30%的毛利率,接近AirPods 50%的毛利率。在不影響功能和特性的情況下降低處理器芯片和電池的成本將是一項挑戰,但並非不可能。
當然,Ray-Ban Meta缺點仍然存在,如使用人群有限,輸出仍是線性的,喚醒詞和指令有學習成本,存在續航焦慮等,令其還不具備重度使用的能力。但是最新技術提供的多模態交互能力以及它的穿戴舒適性,仍然讓其在 AI 方向上想象力大增。
於是,開頭提到的Google介入就不難理解了,畢竟智能眼鏡這件事,最初就是 Google 提出來的,絕對稱得上是 Google 的心結(2014年,穀歌的智能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在普通消費市場上折戟,除了曇花一現外沒有帶給我們更多驚喜,不免令人惋惜)。
潛在的智能眼鏡團隊紛紛入局
事實上,不止 Meta、Google 這兩家科技巨頭,第二代Ray-Ban Meta的熱銷,帶起了新一批業內潛在的智能眼鏡團隊湧入該賽道,熱鬧的樣子仿佛回到了VR在2016 年的盛景,隻是創業公司是否有能力與大公司抗衡,答案值得商榷。
在 AI 硬件的眾多產品形態和賽道中,智能眼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支,技術的成熟,讓其再次成為 AI 硬件中有可能最後獲得勝利的一支。
也正因此,國內外的廠商都坐不住了。2024年11月,百度推出了一款由人工智能Ernie驅動的眼鏡;亞馬遜也正在為送貨員開發智能眼鏡;蘋果、三星電子、小米和Alphabet也都在研發新產品;OPPO、vivo、華為、騰訊、字節近期也在評估AI眼鏡項目。蘋果也被傳出消息稱,正在組織團隊研究AI眼鏡市場。

盡管眾多廠商紛紛涉足,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產品的同質化現象。
首先,從已經推出的人工智能(AI)眼鏡來看,目前的AI眼鏡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從AI技術角度出發的眼鏡產品,注重AI技術的實際應用;另一類則是從增強現實(AR)技術角度出發,整合AI技術,擴展眼鏡的功能。
再觀察具體的功能,實際上大多數廠商的AI眼鏡都是以Meta的產品為標杆,或者是在Meta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廠商們大多圍繞“音頻”、“攝像頭”和“AR顯示”這三個核心要素進行功能的整合。因此,語音播報讀和大型模型的問答互動已成為標準配置,而實時AI翻譯、語音通話、AR導航等先進功能也變得普遍,即“你有的我也有”。
可見智能眼鏡的戰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03
關於依視路

依視路陸遜梯卡成立於2018年10月,由意大利Luxottica與法國Essilor合並而成。目前擁有150個品牌,涵蓋從眼鏡到鏡片技術等各個類別。
依視路集團在全球設有五大研發中心,擁有超過500名科研人員,迄今為止已擁有超過9500多項專利(含申請中專利)。集團(含合資夥伴)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9000多名員工,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與服務,為約35萬個客戶提供鏡片和鏡片製造設備等。
2024財年前9個月,集團營收同比增長4.9%至197.27億歐元,近12個月股價累計上漲35.16%。
(轉自:CHC醫療傳媒)
1 留言